每一件提案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怀着一份担当,每一份担当中都透着一种力量,每一种力量间都闪着一个希望。
西安交大十届三次教代会立案提案31件,经党、校办转交,学校领导批办,承办单位办理,党、校办与提案工作委员会督办,所有提案均已办复。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根据《西安交通大学优秀提案评选办法》,共评出了12件优秀提案,作为汇聚校情民意、反映教工心声的典型案例,为今后提案工作提供了参照。
简单的初心,不简单的调研与思考
翻开代表们的提案,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一条条利校为教的建议跃然纸上,这背后,不仅是他们履职尽责的信心和决心,更是为发展建言献策的责任与担当。
“因为地理位置等因素,学校医学与理、工科等相关专业交叉融合程度还不够”,一附院代表团成员,院长助理、医务部长邹余粮告诉记者,“我们最初的目的就是促进医工融合,解决临床上的困难,服务于广大患者”。
提案提出后,就得到学校领导层的重视,在政策和管理层面上扎实推进医工结合,促进工科、理科与医学的融合。截至目前,医学部与多个工科院系开展实质性交叉研究合作,制定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工(理)交叉项目专项基金实施办法》及《医工结合项目实施细则》,正在加速推动医学和工科等多学科之间科学研究、材料研发,积极申报国家级医工交叉类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
“医工结合还有巨大推进前景,面临着即将入驻创新港这个契机,医学部希望与更多的理工学科加强交流合作,能够将医学往更精准、更人性化方向推进。”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后备力量,是学校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长关系到学校的未来和发展。管理学院代表团刘汕提出,建立青年学者创新团队选拔和资助制度,加强青年教师科研团队建设。“我认为这是对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在当前这个学科交叉的趋势下,科研更需要跨学科学术团队的工作。”刘汕希望学校可以尽快出台青年学者创新团队建设机制,并将其运用在青年团队的引进与培养上。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夯实学校发展后劲。学校积极行动,已经与省教育厅今年对陕西高校青年学术团队建设工作对接,学校各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希望继续加大对青年教师,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青年教师的资助,推进支持跨学科、不同学院合作申报项目”,刘汕恳切地谈到。
2017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15位老教授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向当年响应国家号召、献身大西北建设的交大老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祝大家健康长寿、晚年幸福。也希望西安交大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机关与直属单位代表团申丹经过仔细调研后,提出“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让每一位老同志体验幸福新生活”。提案一经提出,后勤保障部、离退休处和校医院等部门纷纷表示义不容辞。经过充分研究,多部门联合制定了交大社区建设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系统的初步方案,附属医院为西迁及离退休老同志提供方便就医服务,创新港医养项目也在规划中……一项项扎实有力的举措,不断释放出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正能量。
提案工作细化深化,提案办理务实见效
“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各项公共服务配套,为教职工营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能动、化工联合代表团方涛针对社区环境中一些乱象提出了提案。
教工有所呼,学校必有应。后勤保障部对社区环境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社区环境已有明显改善。“这次整治活动决心很强,力度很大,措施很细,一定要使广大教职工拥有一个安全、整洁、舒适、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后勤保障部党委书记张西亚说道。
如何提升学校行政管理服务效能?公管、法学院联合代表团杜海峰和人文、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代表团马金玲都给出了相应提案。
“网上师生综合服务大厅已正式上线,为师生提供了线上一站式办理,并在创新港校区推进建设面向师生的综合服务大厅。人力资源部将与网信中心联合在教师平台系统基础上建设新教工报到、因公长期出国出访网上审批流程,做好新教工报到一站式服务和因公长期出访手续办理。”机关与直属单位党委书记徐文雄明确回复。
“规范填写表格是必要的,但重复填写是很麻烦,一些不易变更的基本信息建议不要重复填写”, 马金玲提出,“要减轻各类报表填报负担,为教师潜心教学科研创造条件”。
“学校已研发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上线运行13项定制化的个人信息查询与业务办理服务和32项跨部门申请、审批、业务办理服务。”网信中心主任锁志海表示,后续会同各机关部门共同改进,争取最大程度地减轻教师填表负担。
新机遇激发新动能,新任务期待新作为。西安交大十届四次教代会的提案工作已经启动,我们期待全体教职工在“双一流”建设与进驻创新港这个关键时刻,凝心聚气,深入思考,谋划出更有“高言值”、更具操作性、更为精准化的提案。
(文字:问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