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了赵梦桃纪念馆,再进入伴随纺纱机器高分贝轰鸣的闷热车间,体验了半个小时的嘈杂和穿衣桑拿,才能更深刻的认识赵梦桃的伟大!
1951年,15岁的赵梦桃进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从细纱车间一名普通的纺织女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到1963年病逝,十一年如一日的努力和对工作的热爱,连续四十二次被评为年度、季度先进生产者,一定是付出了比普通人多几倍的心血。
赵梦桃为了掌握技术,反复苦练操作流程,小伙伴巡回检查一台机器需要3-5分钟,她压缩为2分50秒,为抓住一切时间,上厕所都是一路小跑。
为避免因清洁蘸水全年用掉的2万多斤棉花的浪费,赵梦桃试着用湿抹布抹毛,反复试验,终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创造了当时国内先进的清洁检查操作法,节约了大量原棉,提高了工作效率。
赵梦桃利用外出开会学习时间,学会了用“双手捘皮辊花”技术,创造了千锭小时“断头”仅有55根、皮辊花率1.89%的优异成绩,巡回检查机器的能力从200锭细纱扩大到600锭细纱,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陕西省内各纺织厂推广应用。
赵梦桃的“高标准、严要求、行动快、工作实、抢困难、送方便”和“不让一个姐妹掉队”的思想和行为品德,被概括为“梦桃精神”,1963年,赵梦桃所在的细纱车间乙班四组被命名为“赵梦桃小组”,小组成员历经13代的传承,连年成为全国先进班组。
“……我要和全体同志一起,贡献最大的力量……”赵梦桃病危的录音,回荡在赵梦桃纪念馆里。
伟大出自平凡,新时代的“梦桃精神”就是保持对自己工作的敬畏,充满对职业的热爱,做好每一项平凡工作的不平凡,在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不平凡的人生。